赵本山这名字,搁咱东北乃至全中国,那就是春节的 "活符号"。一到过年,大伙儿守着电视盼春晚,多半是想瞅他那张布满褶子的笑脸。当年他的小品,那台词就跟长了腿似的,转天准能传遍大街小巷 ——"下蛋公鸡,公鸡中的战斗机"、"我叫白云,我叫黑土",这些话到现在听着,还能让人扑哧笑出声来。可不知打啥时候起,这老爷子渐渐从春晚舞台上淡出了,让人心里空落落的,跟饺子没包馅儿似的。今儿咱就用东北嗑,唠唠赵本山从春晚 "台柱子" 到幕后大佬的故事,这里头的起起落落,比他演的小品还曲折呢!
一、1990 年带着《相亲》闯春晚,二十多年成了 "年夜饭标配",这牌面没谁了
赵本山跟春晚的缘分,得从 1990 年说起。那年他带着小品《相亲》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,穿着件灰扑扑的中山装,一口大碴子味儿的东北话,把俩老人相亲的那点小心思演得活灵活现。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,连主持人都忘了报幕 —— 就这么着,这辽宁铁岭的庄稼汉,愣是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脸。
展开剩余86%打那以后,赵本山就成了春晚的 "钉子户",一待就是二十多年。每年腊月二十九,全国观众都跟等过年吃饺子似的,盼着他的小品。他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,可那股子接地气的幽默劲儿,从来没差过。跟范伟合作的 "大忽悠" 系列,把 "卖拐"" 卖车 "演成了经典,范伟那呆萌的样儿,跟赵本山的精明形成鲜明对比,俩人往台上一站,不用说话就自带笑点。有观众说:"《马大帅》里范伟演的彪哥,比主角还抢戏,那股子虎劲儿,简直是从咱屯子里走出来的!"
后来范伟走了,宋丹丹接了班,俩人整出的 "白云黑土" 系列,更是把春晚笑点扛在了肩上。"月子" 和 "兵法" 的梗,现在提起来还能让人笑到打鸣。那时候的赵本山,在春晚舞台上就跟定海神针似的,只要他一出场,台下掌声能把屋顶掀了。用咱东北话说:"那牌面,杠杠的!"
二、搭档换了一波又一波,从范伟到小沈阳,老爷子总能带出新徒弟
可再好的搭档,也有各奔东西的时候。2005 年,范伟突然说不跟赵本山合作了,对外说是 "压力太大",可背后的说法就多了 —— 有人说是利益分配不均,有人说是想单飞搞影视。赵本山在采访里一句 "范伟现在的腕儿多大啊",听着像玩笑,里头却藏着不少心酸。就跟俩搭伙开饭馆的兄弟,突然一方要撤资,搁谁心里都不得劲。
范伟走了,赵本山没慌,转头就跟宋丹丹组了新 CP。"白云黑土" 这对老两口,把退休生活的鸡毛蒜皮演得比电视剧还精彩,尤其是宋丹丹那句 "我十分想念赵忠祥",成了每年春晚的保留笑点。可随着春晚改成直播,演员压力越来越大,宋丹丹 2008 年也说 "演不动了",选择了隐退。
这时候的赵本山,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徒弟们。2009 年春晚,小沈阳穿着苏格兰裙一出场,那句 "毕姥爷,我可想你了",瞬间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娘娘腔的东北小伙。《不差钱》火得一塌糊涂,小沈阳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,连卖菜的大妈都知道 "眼睛一闭一睁,一天过去了"。赵本山这眼光,跟咱东北老太太挑酸菜似的,一挑一个准。
三、哈文改革成了 "分水岭",《狭路相逢》被毙,春晚再无赵本山
就在赵本山的春晚生涯看似稳如泰山的时候,2012 年,哈文接任春晚总导演,一场改革悄咪咪地来了。这哈导脾气直,上来就放话:"取消一切特权,所有节目一视同仁,都得走审核流程。" 这话听着挺公平,可赵本山的小品,成了这场改革的第一块 "试金石"。
那年他准备的作品叫《狭路相逢》,还是老路子,乡土气息浓厚,包袱甩得叮当响。可哈文团队看完直摇头,说 "笑点太单薄,没什么引导价值,缺乏正面教育意义"。这话就跟一盆冷水,浇得赵本山心里拔凉。他改了又改,磨了又磨,可最后还是没通过审核。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头一回被春晚拒之门外,心里的滋味,估计比吃了没熟的柿子还涩。
当时外界都猜,是不是赵本山身体不行了?可没过多久,他就在辽宁卫视春晚上演了《相亲 2》,照样精神头十足,逗得观众哈哈大笑。这一下,"身体原因" 的说法不攻自破,明眼人都看出来,这是他跟春晚新团队的路子走不到一块儿去了。
转年,赵本山不服气,又带着《好人赵大海》杀回来,想在娱乐性和现实意义之间找个平衡。可哈文团队还是那句 "笑点不足",又给打回来了。接连两次碰壁,老爷子心里那股劲儿泄了,干脆宣布:"以后不登春晚了!" 就这么着,那个陪伴全国观众二十多年的春晚符号,正式谢幕了。
四、离开春晚不是终点,本山传媒成了 "喜剧黄埔",《乡村爱情》拍到谢顶都不停
有人说赵本山离开春晚就凉了,可咱东北人知道,这老爷子骨头硬着呢,在哪儿都能折腾出动静。离开春晚舞台后,他把精力全投到了本山传媒,把二人转这门东北土艺术推向了全国。刘老根大舞台开得遍地都是,宋小宝、文松这些徒弟,一个个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,成了各大综艺的常客。
最让人佩服的是《乡村爱情》系列,从 2006 年拍到现在,都快二十部了,成了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。谢广坤的作妖、刘能的抠门、赵四的街舞,这些角色比邻居还熟。有网友开玩笑:"《乡村爱情》要是停更了,我都不知道过年该看啥。" 赵本山就跟个大家长似的,把象牙山这一大家子的故事,讲得比自家事儿还上心。
前两年他拍的《鹊刀门传奇》,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—— 把武侠和喜剧搁一块儿炖,赵本山演的西门长海,一会儿是正气凛然的掌门,一会儿是抠门怕死的厨子,那演技,比小年轻还灵动。网友都说:"这老爷子不显老,玩起新花样来比谁都溜!"
五、时代变了,可赵本山的根没丢,乡土幽默成了中国喜剧的 "压舱石"
有人说,赵本山的时代过去了,现在是沈腾、贾玲的天下。这话不假,现在的喜剧更洋气,带点网络梗,贴近都市生活。可别忘了,赵本山的乡土幽默,就跟东北的黑土地似的,肥沃得很,能长出不一样的庄稼。
他的小品里,有咱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—— 张家长李家短的矛盾,小夫妻拌嘴的情趣,穷日子里找乐子的智慧。这些东西,不管到啥时候都不过时。就像《卖拐》里的 "忽悠",到现在还是形容骗人的经典词;《不差钱》里的 "人生最痛苦的事,是人没了,钱没花完",成了多少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。
赵本山曾说:"我就是个农民,演的都是咱庄稼人的事儿。" 这份接地气,让他的作品有了生命力。现在他的徒弟们,不管是宋小宝的 "海燕呐,你可长点心吧",还是小沈阳的 "为什么呢",都带着师父那股子泥土味儿。这就叫传承,跟咱东北人过年包饺子,一辈传一辈,味儿不能变。
六、从 "小品王" 到幕后大佬,赵本山证明了:真正的艺术家,在哪儿都能发光
回头看赵本山的路,就跟坐过山车似的,有高潮有低谷,可他从来没掉过链子。年轻时靠一副好嗓子唱二人转,后来闯春晚成了 "小品王",被改革挡在门外后,又转身搞传媒、拍电视剧,把东北文化带向了全国。
他的故事告诉咱:真正的艺术家,不依赖某一个舞台。就像东北的老松树,不管是长在山顶还是沟里,都能扎下根,长出新枝桠。春晚舞台再大,也装不下他的才华;离开春晚,他反而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。
现在的赵本山,头发白了不少,可精神头依旧足。偶尔在短视频里露个脸,跟徒弟们逗逗乐,照样能引来百万点赞。有网友说:"看到赵老师笑,就觉得心里踏实,跟过年吃着饺子似的。"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影响力 —— 不用天天上热搜,不用时时刷存在感,可只要一提起,大家心里就暖暖的。
最后唠两句:赵本山的故事,就是咱老百姓的故事,笑着笑着就哭了
唠到这儿,突然觉得赵本山就像咱身边的老大哥,有点倔,有点抠,可心眼热乎,总能在苦日子里找出乐子。他的小品,看着是逗乐,可细琢磨琢磨,全是生活的理儿 —— 钱再多不如家人平安,名气再大不如活得踏实。
现在的春晚,节目越来越花哨,技术越来越先进,可好多人还是想念那个穿着旧棉袄、操着大碴子味的赵本山。不是说现在的不好,而是他的作品里,有咱逝去的青春,有过年的味道,有忘不了的乡愁。
不管咋说,赵本山用一辈子证明了:喜剧不只是逗乐,更是生活的镜子;艺术家不只是名气,更是文化的根。他的时代或许结束了,可他留下的笑声和故事,会跟咱东北的雪一样,一年又一年,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。
最后说句实在的:赵老师,不管您在哪儿,多保重身体。啥时候想演了,咱还等着看呢!您说对不?
发布于:江西省泰禾优配-广州炒股配资公司排名-配资知识网-股票配资股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